万圣夜

万圣节前夜(英语:Halloween,为“All Hallow's Eve”的缩写),简称“万圣夜”,是万圣节(All Hallow's Day)的前一天,即每年的10月31日,是西方世界的传统节日,庆祝活动一般在晚上。

主要流行于撒克逊人后裔云集的美国、不列颠群岛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和新西兰等西方国家。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,戴上面具,挨家挨户收集糖果等。

重阳节

重阳节,是中国传统节日,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。“九”数在《易经》中为阳数,“九九”两阳数相重,故曰“重阳”;因日与月皆逢九,故又称为“重九”。九九归真,一元肇始,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。

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,起始于上古,普及于西汉,鼎盛于唐代以后。据现存史料及考证,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、祭祖的活动;《吕氏春秋·季秋纪》中收录,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、祭祖,以谢天帝、祖先恩德的活动。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。

关于重阳节习俗的形成有不同的说法。普遍流传的有两种。一种是将九视为天数,吉祥之数。 重九吉祥,“九九,久久,延年益寿”。 因此,人们将重阳节视为老年人的节日,并将其定为“老人节”。另一种是茱萸为“避邪翁”,菊花为“延寿客”。佩带茱萸,饮菊花酒可以祛邪消灾。 这两个陈述是完全不同的,但都被人们所接受。

重阳节正值金秋季节,桂花飘香,黄菊送爽。据说重阳节在战国时就已成习俗,每年重阳节都要庆祝一下。 在这一天,人们不仅赏菊,还要登高,插茱萸,饮菊花酒,吃重阳糕。

辛亥革命纪念日

辛亥革命纪念日是每年公历10月10日,是为了纪念推翻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的节日,民国政府称“双十节”,是中华民国的诞生日,纪念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。

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,故名辛亥革命。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,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。

国庆节

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。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、宪法的签署、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;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。而中国古代把皇帝即位、诞辰称为“国庆”。如今,中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纪念日10月1日。

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,但由于复杂的政治关系,部分国家的这一节日名称有所不同。许多国家叫“国庆节”或“国庆日”,还有一些国家叫“独立日”或“独立节”,也有的叫“共和日”、“共和国日”、“革命日”、“解放日”、“国家复兴节”、“宪法日”等,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“日”的,如“澳大利亚日”、“巴基斯坦日”,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,如遇国王更替,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。

中秋节

中秋节,又称祭月节、月光诞、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、拜月节、月娘节、月亮节、团圆节等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

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,中秋节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,它源于古代的祭月。在周秦时期,就有天子祭日、祭月的礼制。最初,祭月是在秋分的晚上进行,但在秋分的晚上未必有明亮的月亮,因此将其更改为距秋分最近的一天,即农历的第15天。据《周礼》记载:“中春,昼击大鼓,吹幽雅,以逆暑;中秋,夜  迎寒,亦如之。” 也许当时不流行赏月,但后来,祭月引起了赏月的习俗,成了佳节。上至天子,下至平民,都很注重这一习俗。

而且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、赏月、吃月饼、玩花灯、赏桂花、饮桂花酒等民俗,流传至今,经久不息。

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,为寄托思念故乡,思念亲人之情,祈盼丰收、幸福,成为丰富多彩、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。